權威 | 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 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有序推動多領域應用
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這是我國首個生物經濟五年規劃,標志著生物經濟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文件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不斷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在《規劃》中,合成生物學多次受到提及,覆蓋醫療健康、食品消費兩大領域:
·加強原創性、引領性基礎研究。瞄準臨床醫學與健康管理、新藥創制、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生物育種、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等前沿領域;
·有序發展全基因組選擇、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種技術,著力提升良種培育、生產加工、推廣應用等能力,加快構建商業化育種創新體系;
·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探索研發“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實現食品工業迭代升級,降低傳統養殖業帶來的環境資源壓力;
·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種計算設計、高通量篩選、高效表達、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有序推動在新藥開發、疾病治療、農業生產、物質合成、環境保護、能源供應和新材料開發等領域應用。
合成生物學是什么?
廣義上,合成生物學是指通過構建生物功能元件、裝置和系統,對細胞或生命體進行遺傳學設計、改造,使其擁有滿足人類需求的生物功能,甚至創造新的生物系統。目前,合成生物學落地的主要場景為改造微生物,以生產具有高附加值、通過傳統方法化學生產成本較高、碳排放較大或難以大量獲得的產品。
合成生物應用場景豐富,涵蓋醫療健康、化工、農業、食品、消費品等;同時,行業技術不斷推進,在DNA合成、組裝及基因編輯技術進步下,行業通量和成本大幅改善。
合成生物學市場前景
中信證券預計,2020-2025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場規模將保持22.5%的高年均復合增速,至2025年有望突破200億美元。
多地政府已出臺政策支撐產業發展。單看國內,廣東省、山西省、甘肅省、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等多省市規劃頻繁提及合成生物,部分省市政府發布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力推合成生物學發展,推動基因編輯、拼裝、重組等合成生物相關技術發展,構建合成生物創新技術平臺,推動技術應用。
把握政策風口
發揮合成生物學與多肽藥物領域優勢
為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打造多肽藥物技術開發平臺,推動科研成果轉換,4月1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暫定名,以下簡稱“深理工”)(合稱:SIAT)與翰宇藥業在深圳舉行戰略合作簽約暨揭牌儀式,共建“合成生物學與多肽藥物聯合研究中心”,圍繞抗感染、抗腫瘤、內分泌、鎮痛等多肽類藥物的研究開展合作,共同開發成藥性好、藥效好的新型多肽藥物。三方將根據多肽藥物的候選開發品種或亟待提升品質的多肽藥物品種,采用合成生物學方法,結合理性設計、分子進化和高通量篩選平臺,開展高質量候選多肽藥物研究。
翰宇藥業是專業從事多肽藥物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具有豐富的產業化經驗;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深理工在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實力雄厚。本次合作將為合成生物學與多肽產業發展和提升提供強大驅動力,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未來,翰宇藥業將及時把握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不斷完善產品結構,拓寬公司產品渠道,豐富公司產品管線,進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為今后業績的穩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